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会上表彰了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据不完全统计,必发88手机在线官网5名校友任清华、周斌成、陈兵、张永胜、刘伟受到表彰。

任清华 冶金工程专业1999级校友
任清华,冶金工程1999级校友,现任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电解生产一部主管、冶炼工程师。他扎根青藏高原铝电解生产一线22年,以技术创新破解行业难题,用匠心精神铸就产业标杆。针对铝电解行业高能耗痛点,他主持研发《电解铝企业废料净化与开发阳极保护环》技术,实现工业废料100%转化利用,年增效超千万元,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主导完成160千安至190千安电解槽系列扩容工程,首创180千安电解槽低电压技术,使吨铝电耗降低103千瓦时,槽龄延长316天,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铝业杯职业技能竞赛优胜奖等18项荣誉。

周斌成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1987级校友
周斌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1987级校友,现任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顾问。他深耕数控机床研发三十余载,带领团队突破超精密机床技术封锁,研发的NJ-K023数控车床实现0.1微米加工精度(相当于发丝直径1/30),性能超越国际同类产品,迫使进口设备价格下降40%,为国家节约外汇超亿元,解决了精密光学、医疗设备等领域"卡脖子"难题。他主持研发的柔性制造系统和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填补12项国内空白,主导的3个国家重大专项使高端五轴机床核心部件实现100%国产化,成功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叶片、航天器精密构件加工,近十年创造产值近10亿元,获21项专利授权。他首创"三维设计+虚拟装配"研发体系,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40%,建立"双延伸"机制促成产研用深度联动,累计优化工艺方案300余项,解决用户技术难题超百项。

陈兵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06级校友
陈兵,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06级校友。现为宁夏天利丰能源利用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兼低温装备实验中心副主任,天然气化工高级工程师。他扎根科技创新一线,主持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4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完成技术改造10余项,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过亿元。突破性建成国内首套膜分离+PSA吸附天然气常温提取高纯氦气科研示范装置,主导搭建全球首座依托液化天然气工厂运行的低温泵阀测试平台,打破国外对低温潜液泵性能测试技术的垄断和封锁,助力解决大型低温泵阀国产化关键技术瓶颈。累计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其研发成果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永胜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1997级校友
张永胜,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1997级校友,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材料创制及其摩擦磨损、润滑与密封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在陶瓷摩擦磨损、润滑与密封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创新性工作,攻克了超高/低温、超高速、智能自适应等润滑难题,研制的系列润滑密封材料与评价技术有力支撑了航空航天等领域装备的迭代升级。先后获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优秀入选者、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创新团队负责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岗位研究员。

刘伟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新材料基地班)2003级校友
刘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新材料基地班)2003级校友,现任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焊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兼任国家核安全局民用核安全设备焊接资格考核高级考评员。他扎根核电焊接领域18年,以自主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研发出我国首台狭长空间智能焊接机器人“霹雳鼠”,解决直径200毫米以下狭小空间焊接难题,实现100%合格率,并应用于国内外多个核电机组及燃煤电厂。首创核级管道“多层多道标准焊接法”,编写标准化手册使焊接合格率达99.6%;开发国内首套核电铝合金智能焊接激光跟踪装备,完成1.85万米高精度焊缝,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图/文:郭凯峰;审核:何燕慧)